這世上可以說人無完人,事無完事。同樣在廣告中也是這樣的,那到底怎么利用廣告中的殘缺技巧設計出獨具一格的廣告呢?
殘缺的對立面是完整。在廣告中采用的殘缺技巧包括:
1、殘缺的故事情節,引發想象,余味無窮。
2、殘缺的圖片展示,不全勝全。
3、殘缺的文案語言,暗藏潛在的信息。
在廣告中采用“殘缺”的方式可以看作是一種“零表現”。“零表現”在一定的情景中其實包含了更多潛在的信息,這些潛在的信息讓受眾發揮更多的想象,使其創造性地理解或補充。廣告的表現過程不必面面俱到,盡善盡美,將信息全面詳實地表現,應留下一些空白,省去一些內容,讓觀者自己有感悟的空間,去領會、去品味。
殘缺在視覺藝術中的運用有兩個目的: 一是通過不完整的形態對完整有期待,另一個是通過“殘缺”手法獲得比完整形體更好的視覺效果和藝術美感。因為不完美反而能給 人一種新的視覺感受。殘缺美即從“殘缺”本身體現了美,它是一種新的、另類的審美,是一種美的特別、反常規的存在,它本身就具備了美感。
廣告中的殘缺技巧
在心理學和美學流派中有一個知覺完形概念,叫完形心理,也稱為格式塔心理學。該理論非常重視“形”的研究,強調“整體性”,強調事物內部的張力,認為任何形都是人的知覺活動組成的經驗中的整體。人人都有一種完形心 理,即自覺地將一些不完整的零散的部分印象,盡可能地看作一個完好的圖形或輪廓的趨向。
廣告中“殘缺”技巧的運用,正是利用這種完形心理,將“不完整”的形展現出“完整”的效果。廣告中的“殘缺”,是一種獨特的審美趣味,需要一種新的審美心態,它追求完美過程中的一種期待審美心理,這種審美想象可以彌補受眾視覺的客觀不足,為受眾提供更寬廣的空間。
殘缺的故事情節、引發想象、余味無窮
一般而言,廣告無論是采用理性訴求還是情感訴求方式,都會通過展現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打動受眾,使之成為消費者。故事情節的完整性表現為該廣告產品引發了一定事件的起因、經過和結果三個部分,或表現為某產品的出現解決了某些問題,從而引起消費者對該產品 的認可。
但廣告中運用“殘缺”的表現美感方 式時,故事是不完整的,通過不完整的故事引發 受眾無窮的想象,同時讓人有追根究底的情緒, 引起受眾的期待心理,想看看后面將會有怎樣 的發展。“殘缺”有一種無形的力量,帶給受眾 一種熟悉的陌生感,能激發人們不同的審美情 趣。更重要的是,“殘缺”給受眾帶來的無盡的 想象余地及個體加工空間,這樣的“殘缺”更能 體現它是完整的對立面 -- 不完整美。
殘缺的圖片展示、不全勝全
廣告中運用“殘缺”形式非常重要的一個表現,在于形象的“不全勝過于全”。這種“不全”的形式追求的是讓受眾感受“言外之意”,體會不同的“景外之象”。正如美學家朱光潛先生所說:“我們所居住的世界是完美的,就因 為這是最不完美的技巧展現美感,能夠表現含蓄無窮的力量,就如 白居易所說“此時無聲勝有聲”的境界。
例如:蘋果公司的 LOGO 形象為一個看似完美可有一個小缺口的蘋果,正是 不全勝全 的典型案例。試想如果該標志為一個完美無瑕的蘋果,似乎不會引起大家太多的關注。這個小缺口,就如維納斯的斷臂一般,讓人憐愛,惹人遐想,甚至感覺缺口的形象比完整的形象更美。
殘缺的文案語言、暗藏潛在信息
“殘缺”的文案在一定的情境下,包含了更 多潛在信息。至于缺省的“潛在信息”,受眾可以發揮想象,對文案創造性地理解或補充完整信息。很多廣告文案中的復句,往往說前句留后句,讓受眾去想象后面的潛在信息。
例如:福特汽車有一則廣告語“只要它是福特汽車……”。受眾在看到該廣告后,可能會想到其 “殘缺”的潛在臺詞是: “只要它是福特汽車,那么它的外觀一定會很漂亮,它肯定是很安全的,它一定是很省油的,它一定會很舒適 ……
還有的廣告文案,句子的主干部分也被省略,例如:香水的廣告詞為: “在迷人的夜晚……”潛藏的信息可能是:在迷人的夜晚,你可以噴上香水,看電影或散步,或參加別的娛樂活動,都會使你非常有魅力。
殘缺有美也有不美,審視角度不一樣,結果大不相同。廣告中“殘缺”技巧的運用是否恰當,對于產品的特性、功能的訴求起著決定性作用。廣告中運用”殘缺”技巧不能傷害整體形象。從局部看來,該廣告是“殘缺”的,但從整體而言,該廣告的“殘缺”部分應該是整體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。
完整的廣告不一定美,美的廣告不一定完整。 優秀的廣告作品,雖然局部“殘缺”,但只要它能很好地展現產品特性和功能,讓受眾記住該產品或品牌,就是一個成功的廣告,就會給人美的享受,產生美的效應。甚至“殘缺”本身就是一種美,從而給人無限美的遐想。